所以,運營物流企業也必須像人收拾心情一樣“收拾”企業和審視自我,因為只有及時發現包袱,才能有針對性地開方治療,從而改變“病歪歪”的姿態,以全新的面貌奔跑前進,甚至彎道超車。
不過,治病總要知道病因,卸掉包袱也總要知道有哪些包袱。生活中,道路的狹隘和損害、車輛人流的巨大,是交通的包袱;人生的旅途中,有來自物質的包袱,欲望的包袱,怨恨的包袱,也有執著于過往的包袱....那么物流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有哪些包袱呢?這些包袱是可見的,還是隱性的呢?
來自外部的包袱
①受基礎設施落后拖累
物流配送、倉儲節點等基礎設施落后,包括運輸網絡的建設、配送中心的規劃與管理、倉儲設施的現代化配置、配送運輸工具的更新換代等,會嚴重阻礙了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的協同發展。
②用地租金居高不下
物流倉儲、廠房園區等都需要大規模的用地,不管是有實力買地建房還是花錢租房,在目前國內大環境下,對于企業來說都是難以承受的巨額負擔,成為物流企業盈利縮水甚至難以盈利的絆腳石。
③不甚規范的各類稅收和重復罰款
物流是一個發展不成熟的行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而這些不合理之處恰恰就是物流企業包袱沉重之處,比如重復的罰款,各項高昂的稅收。
④物流教育系統
我國物流教育系統相對缺乏,設置物流相關課程的高校并不多,導致物流行業人才培養和輸送受到制約。
觀點:這些包袱多數超脫企業掌控之外,難以靠一己之力改變。當下,各級政府已經關注,降本增效等政策也已出臺,在傳統物流向現代化信息物流轉型的過程中,很多不合理地方已經得到大力改善,所以大家可以盡情期待。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企業可以坐享其成,無動于衷,因為只有強大自身,才能抵御一切未知風險和突然出現的磨難,畢竟很多企業在同樣的環境中之所以比你強,就是因為自身強。
內部的包袱
①運作模式傳統落后
傳統物流企業的運作模式使得物流企業內部流程長而繁瑣,從訂單接收到結算,相關環節各自為政,經手的人員和崗位多,流程長且易出錯,內部運營效率大打折扣。組織、崗位和部門設置存在較大的優化空間,例如缺乏科學的業務運作體系,造成物流業務溝通不暢,訂單流失等。
②管理體制問題
管理體制既包含企業人員的管理,也包含物流各個體系的管理。比如,物流企業內部人員管理松散,企業文化嚴重落后導致凝聚力、向心力不強等;再比如因為缺乏科學的倉儲管理體系,無法科學的預測市場容量,造成倉儲人員儲備不足或冗余、倉儲空間不足、爆倉頻發、貨品擺放無序、出入庫監管不利、貨品缺失等,最終會影響客戶體驗,以及大節促銷效果;又如缺乏良好的物流配送系統,造成貨品流轉滯留時間過長、配送及簽收不及時,使得運營成本增加,客戶滿意度降低。
③物流人才流失,人員素質落后
從業人員是否具有較高現代物流知識和操作經驗,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目前國內物流人才多數靠經驗,專業人才稀缺。固然物流教育系統的落后是主因,但企業自身缺乏科學合理的人員培訓也是物流企業人員素質落后的原因。同時,物流企業對于管理、操作、技術核心人物培養的激勵機制不夠,也是造成物流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④信息化技術水平低
現代化物流是重物流與輕物流相融合的體系,是結合大數據、云計算、先進的信息化科學技術而運作的物流。當下,很多物流企業在信息技術方面很是缺乏,成為制約物流企業快速發展的“包袱”和桎梏。
⑤戰略桎梏,思維出錯
這體現在兩個極端方面,一是關起門一味悶頭蠻干;二是執著“花花世界”,過分“變換”,被表面的繁榮所欺騙,疏于執行落地和內部管理。
第一點容易造成企業跟不上最新的行業趨勢和變化,導致自身發展的永遠落后他人,結局就是被市場淘汰;而第二點則容易導致企業流于表面的變化,完全依照外部變化來不斷更新改變自己,給自己一種“我順勢而為,跟時代同列,比他人前衛”的錯覺,但現實卻是任何事情都沒做好,因為任何事物都需要沉下心來執行落地,且緊跟趨勢并不意味著完全照搬,而是要視情況而定,結合自身發展需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才行,不斷的反轉反轉再反轉,只會給人戲劇的沖突,精神的刺激。同時,一味求新淘汰舊的或者不斷往企業生態中添加不適合自己的新事物且又沒有盈利,只會造成企業生態或空乏或冗沉,成為消耗企業資金的包袱。
⑥追求大而美,忽視小而精
單個來說,大而美或小而精都不是不好,但如果物流企業只在乎外在的“大而美”,忽視匠心精神的“小而精”,可能會出現“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現象,或者出現第五點所闡述的內容。
不管是客觀還是主觀,是可控還是不可控,是大意疏忽還是無所察覺,是固守己見還是“丟之可惜”的踟躇心態,這些都是企業的包袱,是“病”著的原因。
而要想“輕裝上陣”,就要試著扔掉肩上過多的“行囊”,徹底革新自我,尤其是針對企業自身的包袱,這樣企業經營才能有競爭力,發展才會有活力。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斷尾求生的過程中,要注意,任何改革,要做的就是知行合一,切不可虎頭蛇尾,關鍵要落到實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看到運作更加規范、管理更加完善、效益水平和競爭力不斷提升,這樣企業的控制力、影響力以及綜合實力才能不斷增強。不能只是開藥方或者只抓藥而不吃藥,如果怕藥苦而束之高閣或者吃吃停停,再好的藥都是白搭!